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拼音、解释、组词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简介:

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 AI解释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现了对事物两面性的深刻理解。它的字面意思是指水能够承载船只航行(载舟),同时也能通过力量的积累导致船只翻覆(覆舟)。这句话通常用来比喻人民的力量是双刃剑:当统治者得民心时,可以借助民众的支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当失去民心或治理不当时,则可能会遭受民众的反对和反抗。

详细解释

  • 载舟:在这里,“舟”象征着政权、君主或者某种制度。它形象地表达了在好的情况下,人民的力量能够像水一样支撑起一个国家或统治阶级。
  • 覆舟:意指当政府不公正、腐败或其他原因使得民众对统治者失去信任和支持时,就可能产生反作用力,导致政权的崩溃。

这句话常用来强调政治家或领导者要时刻保持警觉,重视民意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赢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则可能会面临社会动乱甚至政权覆灭的风险。

造句示例

  1. 古代君主深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在治理国家时总是广纳贤言、恤民疾苦。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积极听取民众意见与诉求,让国家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正是“水能载舟”之道的具体体现。
  3. 某些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员工权益等问题,最终导致公众舆论哗然,“覆舟”之局在所难免。
  4.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引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应保持的谦逊态度与公平原则。
  5. 社会管理需要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变化,“水可载舟”则要求管理者善于利用有利条件;而“亦可覆舟”则提醒我们警惕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分词解释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zǎi,zài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zhōu

1 船:~辑。龙~。轻~。一叶扁~。泛~。同~共济。

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5 姓。

1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2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3 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