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扫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经扫地的简介:

wǔ jīng sǎo dì
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知识分子出丑丢人,丧尽斯文。新唐书˙卷一○九˙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1. 比喻知识分子出丑丢人,丧尽斯文。《新唐书.卷一○九.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五经扫地》并非一个标准的历史或者文学术语或典故,因此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过,“五经”通常指的是儒家经典的五部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地”,一般是指将地面打扫干净,比喻彻底清除或整治的意思。

结合这两个词的理解,并假设其为一种表述方式,可以尝试将其意译为:彻底学习并理解和吸收儒家经典著作的精华。这是一种对知识深入研究、全面掌握的状态描述。

以下是五个以此概念为基础所构建的造句:

  1. 他花费了十年时间通读《五经》,终于实现了“五经扫地”,成为了一名学问渊博的大师。
  2. 学习就像打扫房间,要想把每一处都清理干净,“五经扫地”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3. 尽管现代人不再像古人那样专注于研读《五经》,但这种精神——即“五经扫地”的彻底学习态度——仍然值得我们效仿。
  4. 作为一名学生,他以实现个人的“五经扫地”为目标,每天都在努力背诵和理解这些经典著作。
  5. 在文化传承方面,“五经扫地”的追求不仅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其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sǎo,sào

1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地。2 清除,消灭:~雷。~盲。~荡。一~而空。3 全,尽,尽其所有:~数(shù)。4 低落,丧失:~兴(xìng )。5 描画:~描。~眉。6 迅速横掠而过:~射。~视。7 结束,了结:~尾。8 祭奠:~墓。祭~。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