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介:

niú dùn/dú dì èr dìng lǜ
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将改变运动状态而获得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外力的方向相同。

  • AI解释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提出。这条定律表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它的净外力成正比,并且方向相同,同时这一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数学表达式可以写作:[F=ma],其中(F)表示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单位为牛顿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而(a)则是物体的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详细解释

  •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这个定律强调了当一个外力作用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上时,该物体会产生加速度。如果物体原本处于非平衡状态(即受到不平衡的外力),那么它的速度将发生变化;如果是平衡状态,则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质量不会改变。
  • 质量对加速度的影响:根据定律,相同条件下,质量越大,所需要的外力就越大才能产生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物体会产生较小的加速度。

造句

  1. 当汽车加速时,驾驶员感受到的是牛顿第二定律在起作用。
  2. 地面上的小球被踢出后沿着地面滚动,其运动的变化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3. 飞机起飞的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强大的推力来克服重力和空气阻力。
  4.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并分开时,它们的运动状态变化遵循牛顿第二定律的原则。
  5. 在设计火箭发射系统时,工程师们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所需燃料的数量。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niú

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2 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3 喻固执或骄傲:~气。4 姓。

dùn

1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2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3 叩,跺:~首再拜。4 处理,设置:安~。整~。5 疲乏:困~。劳~。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7 次:三~饭。8 同“ 钝 ”,不锋利。9 姓。

1 次序:~一。次~。等~。2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3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4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5 姓。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dìng

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5 确凿,必然的:必~。镇~。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7 姓。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