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盐的拼音、解释、组词
池盐的简介:
chí yán
1.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我国西北各地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出产很多。古时垦地为畦,引含盐分的池水沃之,称作种盐,水耗则盐成,即为池盐。
1.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我国西北各地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出产很多。古时垦地为畦,引含盐分的池水沃之,称作种盐,水耗则盐成,即为池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食盐。自盐池或咸水湖采得的盐,成分与海盐相同。《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自元昊反,聚兵西鄙,并边入中刍粟,……入中它货,予券偿以池盐。」
《池盐》中的“池盐”是一种古代以池塘卤水制取的食盐。中国古时候,由于内陆地区的自然条件限制,海盐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获取到或生产的,所以一些地区利用靠近湖泊、咸水湖或是盐碱地的优势,通过特定的方法提取天然的盐分来满足生活需求和贸易交换。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尤其是秦汉时期以及以后的朝代中,“池盐”是重要的食盐来源之一。盐业生产不仅关系到民生,还涉及到国家税收。
- 获取方法:池盐通常通过自然蒸发的方式从湖泊或咸水湖中的卤水中提取出来。具体过程包括将卤水引入池塘,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逐渐蒸发,剩余的晶体即为食盐结晶。
造句
- 古代中国许多地方采用池盐的方法来解决生活所需的食盐问题。
- 在历史上,控制着池盐生产和贸易的城市或地区往往能够获取丰厚的利益。
- 由于池盐产量有限且不易获得,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珍贵的商品,在古代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 研究者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发现古代居民不仅食用海盐,同时也依赖于池盐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 在某些特定时期和地区,“池盐”还成为了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分词解释
池
chí
1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子。水~。~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2 湖:~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3 像水池的:浴~。花~。乐(yuè)~。舞~。4 护城河:城~。金城汤~。5 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座。6 姓。
盐
yán
1 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巴。~卤。~分(fèn )。~田。2 〔~酸〕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基本的化学原料,多用于工业和医药。3 化学上称酸类与碱类中和而成的化合物:酸式~。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