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菜色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有菜色的简介:
mín yǒu cài sè
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 AI解释
“民有菜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百姓因为饥饿而面带憔悴之色的状态。这里的“菜色”,并非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因生病或疲劳而显得脸色苍白,而是特指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饥饿导致的面色发黄、萎黄不振的状态。
详细解释: 在封建社会中,“民有菜色”常用来形容统治者治理无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难以温饱。这种描述不仅是对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官员执政能力和关心民生状况的一种批评和谴责。它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仁政”的重视——即通过良好的政治措施来确保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造句:
- 古代史书上记载,每逢大灾之年,各地都会出现民有菜色的现象。
- 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十分关心国计民生,力求避免让百姓出现民有菜色的情况。
- 为了改善民有菜色的问题,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 民生问题至关重要,只有解决了民有菜色这一根本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 在推行精准扶贫政策之后,当地居民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基本看不到民有菜色的现象了。
分词解释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有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菜
cài
1 供作副食品的植物:~市。白~。菠~。野~。蔬~。面有~色。2 主食以外的食品:~牛。~畜。~肴。~谱。名~。
色
sè
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4 种类:各~用品。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6 妇女美貌:姿~。~艺。7 情欲:~情。好(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