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不如目见的拼音、解释、组词

耳闻不如目见的简介: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后指听人传闻,不如亲眼一见来的确实。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但是一件,耳闻不如目见,耳闻是假,目见始真。亦作耳闻不如眼见。

1. 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后指听人传闻,不如亲眼一见来的确实。《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但是一件,耳闻不如目见,耳闻是假,目见始真。」也作「耳闻不如眼见」。

耳闻不如目见》这句话出自古代汉语,意思是通过亲眼看到的事情比只听别人说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这种表达强调直接观察或亲身体验的价值,认为亲身经历或现场见证比间接的信息更可靠、直观。

详细解释

  • 耳闻:通过耳朵听到的消息或说法。
  • 目见:通过眼睛看到的事实或景象。
  • 不如:表示比较的结果,意为“不如下”或“不如”。

这句话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直接体验比间接获取的信息更加可信、深刻。它鼓励人们走出舒适区,亲自去观察和探索世界。

造句

  1. 在参观了这个工厂后,我们才真正理解了管理层所说的话。
  2. 小明的父母带他亲临现场观看了一场科学实验,让他对物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老师建议学生们实地考察城市规划项目,而不是仅仅阅读相关的报告和文章。
  4. 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那里亲身感受一下。
  5. 去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远比读相关书籍更能让人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分词解释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