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令五申的简介:

sān lìng wǔ shēn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再三命令告诫。#语出《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孙武》。△「耳提面命」

2. #《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孙武》1>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2>既布3>,乃设????钺4>,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尹文子》逸文。 (2) 约束:指军令。 (3) 布:宣告。 (4) ????钺:音ㄈㄨ ㄩㄝˋ,古代之刑具,引申为刑罚。〔参考资料〕 《尹文子》逸文(据《文选.卷三.赋.张衡.东京赋》李善注引)将战,有司读诰誓,三令五申之,既毕,然后即敌。

3. 孙武是春秋著名的兵法家,本为齐国人,后来成为吴王阖闾的将军,大败楚国,威逼齐、晋,震惊诸侯。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主要内容为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孙子兵法》被后世尊为「兵经」。当时孙武带著自己写的兵法去见吴王阖闾,吴王看了以后,虽然觉得孙武写得不错,但仍有点不信任,便问孙武:「你的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试试指挥军队吗?」孙武说:「当然可以。」吴王存心要给孙武出难题,又问:「那用妇女来试验也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了宫中的嫔妃宫女,一共一百八十名,让孙武指挥她们。孙武先将她们分成两队,命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嫔妃做队长,让她们每个人都手持长戟,然后发布命令,要她们依令而行。女兵们都说:「明白了。」孙武又抬出????钺等刑具,设定刑罚,并再三向她们申戒,一定要澈底服从军令。但是当孙武击鼓发出号令,女兵们却大笑起来,完全没有依令行动。孙武就说:「没有把命令解释清楚,这是将官的过失。」于是孙武再将刚才的命令详细解说一次,接著又击鼓发出号令。但是女兵仍然大笑,没有依令行动。孙武便说:「没有把命令解释清楚,是将官的过失;既然命令已经解释清楚,却仍不肯听令,这就是队长和士兵们的错了。」于是孙武命令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本来只是好玩,没想到孙武竟然真的要斩他的爱姬,吓得连忙下令阻止,说:「我刚才只是想试试先生的能力,现在我已经知道先生真的很会带兵,就请先生不要将我的爱姬斩首吧!」孙武却回答:「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领,将领身在军队中,就无法完全听从国君的命令。」仍旧斩了两个队长,以收儆戒之效。之后女兵们便完全听从孙武的命令,不敢再当成儿戏了。「三令五申」是再三的命令告诫的意思,应是当时练兵常用术语,为后人所沿用。

1. 再三叮咛告诫。【例】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抽烟。

1. 再三叮咛告诫。《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约束既布,乃设????钺,即三令五申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其比阳律加密之处,大概佛经上已经三令五申了。」

三令五申”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对某件事反复强调和命令。这个词常用于形容有关重要事项或者规章制度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详细解释: 1. 多次提醒、命令:“三令五申”中的“三令”,指的是三次或更多的告诫;“五申”,则是五个甚至更多次的命令。这种用法意味着事情的重要性及其涉及的风险性。 2. 用于强调重要性:“三令五申”常用来表示对某件事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它涉及到非常重要的规则、安全措施或者政策。

造句:

  1. 在参加新项目之前,“三令五申”规定了所有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每个员工都必须仔细阅读这些详细的说明,确保他们理解并遵循每一个步骤。
  2. 飞行前的准备工作中,“三令五申”是机场工作人员反复强调的内容。飞行员需要记住起飞高度、飞行路线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 在新的合同签署之前,“三令五申”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透明和规范。
  4. 某个重要的数据安全政策“三令五申”,规定了如何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确保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不受影响。
  5. 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中,“三令五申”强调了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公司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每个新员工必须学习和铭记的内容。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líng,lǐng,lìng

1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shēn

1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2 用于记时:~时(下午三点至五点)。3 陈述,说明:~述。~斥。~辩。~冤。三令五~。~请。~报。4 重复,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5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