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的拼音、解释、组词
卢沟桥事变的简介:
lú gōu qiáo shì biàn
亦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在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当夜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11日,日本增兵十万,分二路进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继陷落。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
亦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在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当夜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11日,日本增兵十万,分二路进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继陷落。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市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挑起军事冲突,于是揭开中国八年对日抗战的序幕。也称为「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具体地点在河北省北平市以南约20公里处的宛平城附近的卢沟桥。当天晚上,中国驻军与日军爆发冲突,最终发展成为全面侵华战争。
详细解释
- 时间:1937年7月7日夜
-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及周围地区
- 主要参与者:
- 日本侵略军(华北驻屯军)与第二十九军
- 起因: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侵吞中国领土,借口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而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次日凌晨,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
- 结果:迫使中国守军还击,并由此扩大为全面战争。
造句
-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 每年的七七纪念日,都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卢沟桥事变这段历史。
- 在卢沟桥事变80周年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 为了警示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博物馆内展出了有关卢沟桥事变的珍贵文物。
- 多年来,在每年的七七抗日战争爆发纪念日,人们会聚集在卢沟桥前缅怀先烈。
分词解释
卢
lú
1 饭器。2 黑色:“~弓一,~矢百”。3 同“ 垆 ”,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4 姓。
沟
gōu
1 流水道:水~。山~。~渠。[沟通]使两方通达:~文化。2 像沟的东西:车~。瓦~。交通~。
桥
qiáo
1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梁。~墩。~涵。~头堡。吊~。栈~。引~。立交~。2 形状如桥梁的:心脏搭~手术。3 古同“乔”,高。4 古同“矫”,正,整。5 姓。
事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
变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