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的拼音、解释、组词

骇人听闻的简介:

hài rén tīng wén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令人听了十分震惊。语本《隋书.卷六九.王劭列传》。△「危言耸听」、「耸人听闻」

2. 《隋书.卷六九.王劭列传》劭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敕,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以类相从,为其题目,辞义繁杂,无足称者,遂使隋代文武名臣列将善恶之迹,堙没无闻。初撰《齐志》,为编年体,二十卷,复为《齐书》纪传一百卷,及《平贼记》三卷。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1>,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2>,然其采擿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十卷,时人服其精博。 〔注解〕 (1) 不轨不物:超出常轨,不合法度。 (2) 嗤鄙:轻视、不屑。嗤,音ㄔ。

3. 「骇人听闻」原作「骇人视听」。隋朝王劭,知识广博,为人称道。曾担任著作佐郎一职,将近二十年,陆续撰写过《齐志》、《齐书》、《平贼记》,但因文章用字遣词鄙陋粗俗,内容又多超出常轨、不合法度之处,让人见了十分震惊,被有见识的人所轻视。后来「骇人听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令人听了十分震惊。

1. 令人听了十分震惊。【例】非洲地区因为天灾人祸相寻不断,每天有大批的人饿死、病死,真是骇人听闻。

1. 令人听了十分震惊。《镜花缘》第六回:「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也作「骇听」。

《骇人听闻》的详细解释

释义: “骇人听闻”是一个成语,其意思是指某些事情、言论或行为极其惊心动魄或者令人震惊到无法置信的程度。这种程度的惊讶或震撼超出了常人的心理预期和常识范围,使人感到害怕、吃惊。

出处: 该成语出自《醒世恒言》第三卷:“此事骇人听闻。”原意是用来形容某些事情的惊人之处,后来用来指某种情况、言论极其严重,令人难以置信而感到震惊。

用法: 通常用于描述一些不可思议或极端恶劣的情况和行为。它强调的是事物所引起的强烈反应,而不是单纯的事物本身性质。一般用于书面语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5个造句

  1. 这家工厂排放的废气骇人听闻,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
  2. 他在会议上的发言骇人听闻,竟然说要砍掉所有的树木来建设新城。
  3. 她讲述的故事骇人听闻,令人毛骨悚然,让人不敢相信人间竟会有如此残酷的现实。
  4. 这家公司的财务丑闻骇人听闻,牵涉到资金流动和高层管理者的腐败问题。
  5. 他所揭露的贪污事实骇人听闻,几乎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分词解释

hài

1 惊惧:~叹(惊叹)。~惧。~然。~人听闻。惊涛~浪。2 惊起,散。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tīng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

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