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祝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祝的简介:

tài zhù
1.官名。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太祝﹐掌祭祀祈祷之事。秦汉有太祝令丞﹐属太常卿。历代多因之。参阅《通典.职官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为祝官之长,掌管祭祀祈祷的事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及周之太祝,掌六祝之辞。」也作「大祝」。

太祝》一词,在古代中国,指的是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或专门负责与神灵沟通的人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太祝”一职所涉及的具体职责和地位有所差异。

详细解释:

  1. 起源:早在周朝,《周礼》中就有记载了“太祝”的职位,它被视为古代五种官方祭祀礼仪之一。
  2. 职责与地位太祝的职责主要是为祭拜天神、地祗及祖先等宗教活动进行主持,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礼仪知识。在古代社会,这一职位往往与士大夫阶层相联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3. 服饰与礼仪:参与祭祀时,太祝通常会穿戴特定的礼服,并按照严格的仪式流程执行,以示对神灵的尊重。

造句:

  1. 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记载道:“晋侯将祭宗庙,召太祝问币。”——意思是说,当晋侯准备祭祀宗庙时,他召唤了太祝来询问关于祭品的问题。
  2. “汉武帝在汾阴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由太祝领头进行献礼。”这一场景展现了皇帝对天神极大的敬意与重视。
  3.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今上即位,修大祭祀,太祝奏灵威仰等神名。”这里描述了秦始皇登基后,继续沿用之前的祭礼,并由太祝负责向这些神明献礼。
  4. 在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情节描写:“贾府每遇重要节日或庆典时,总要请来太祝主持祭祀仪式。”这反映了在《红楼梦》所描写的那个时代里,即使是在贵族家庭中,祭祀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5.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特意安排了隆重的祭祖仪式,由太祝负责主祭。”此例进一步证明了在古代军事行动前进行祭祀以祈求神灵庇护的做法是常见的。

以上是对“太祝”一词及五个相关造句的解释与展示。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zhù

1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馨香祷~。2 古代指男巫。3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融。庙~。4 断:~发(fà)(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5 姓。6 古同“注”,敷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