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的拼音、解释、组词
尾大不掉的简介: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掉,转动。「尾大不掉」指尾巴过大就不易摆动。比喻下属的势力强大,在上者难以驾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后亦用「尾大不掉」比喻事物因轻重关系倒置,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2. 《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王问于申无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齐桓公城谷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赖之。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郑丹在内,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卫蒲、戚实出献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3. 「尾」指鸟兽虫鱼等脊椎末梢突出的部分,也就是尾巴。「掉」是摆动、摇动的意思。「尾大不掉」指尾巴过大就不易摆动。尾巴是肢体的末梢,理应受到肢体的控制,如今却因为尾巴长得过大,使得肢体控制不易,难以摆动,于是古人就用这种情形来比喻下属的势力强大,使得在上者难以驾驭。在《左传.昭公十一年》中,楚灵王问申无宇说︰「一个国家有大城市是好是坏呢?」申无宇就举了郑国曼伯、宋国子游、齐国无知、卫国献公四人为例,指出他们都是因为大城首长的权力太大,中央无法控制,最后叛变,因而遭到杀害或被迫出逃。所以他认为︰「如果从这四个人的例子看来,有大城市对国家是有害的。树枝太粗就会折断,尾巴太大就摆动不易,大王您应该明白这道理。」后来「尾大不掉」被用来比喻下属的势力强大,在上者难以驾驭;亦用来比喻事物因轻重关系倒置,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1. 尾巴过大就不容易摆动。比喻下属的势力强大,在上者难以驾驭。也用来比喻事物因本末关系倒置而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例】他事事皆假手于属下,以后必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1. 尾巴过大就不易摆动。比喻下属的势力强大,在上者难以驾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所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后亦比喻事物因本末关系倒置,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八.国事类.陈友谅始末略》:「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也作「末大不掉」、「尾大难掉」。
《尾大不掉》词语释义
尾大不掉,这是一则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指古代一种名为“尾”的马车,因为车厢部分变得太大而使尾部难以控制和调整方向。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比喻事物的规模或组织过于庞大,以至于难以进行灵活有效的管理或者改变。
核心含义:用来形容一个机构、团体、系统等由于其结构庞大,规模扩张超过可控范围,导致难以快速应对变化或做出有效调整的情况。
造句
- 公司最近发展迅速,员工人数已经突破一千人,尾大不掉的现象日益明显。
- 这个行政体系太复杂了,像《尾大不掉》一样难以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调整。
- 随着球队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成本也在上升,《尾大不掉》的问题开始浮现。
- 政府机构经常因人员编制过于庞大而面临尾大不掉的困境。
- 企业扩张过快导致《尾大不掉》,最终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这些句子不仅帮助理解成语的具体使用情况,也体现了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性与适用性。
分词解释
wěi,yǐ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2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3 在后面跟:~随。~追。4 量词,指鱼:三~鱼。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