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汶口文化的简介:
dà wèn kǒu wén huà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后在泰安大汶口再次发现,且更为典型,故名。主要分布于鲁西南和苏北一带。处于公元前4500-前2500年,母系氏族公社制末期并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制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后在泰安大汶口再次发现,且更为典型,故名。主要分布于鲁西南和苏北一带。处于公元前4500-前2500年,母系氏族公社制末期并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制时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布于山东,与龙山文化相似。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其得名来自于发现此文化的考古遗址——山东泰安的大汶口,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到前2600年间,跨越了早、中、晚三个阶段。
大汶口文化的特点
- 时间范围:大汶口文化持续了近两千年的时间。
- 地理分布:以山东省为主,也延伸到了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的部分地区。
- 经济形态:初期为狩猎与采集的结合,晚期发展成为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出现了陶器、石器等工具。
- 社会结构:逐渐形成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出现贵族和普通民众之分,并开始有明显的墓葬制度分化。
造句
- 学者们通过研究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陶器,发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组织形式。
- 大汶口文化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可以看到很多反映大汶口文化的展品,它们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 通过对大汶口文化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早期社会发展历程。
-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对于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大汶口文化的基本概念,还强调了其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口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化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