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的拼音、解释、组词

耳垢的简介:

ěr gòu
外耳道内皮脂腺分泌的蜡状物质,黄色,有湿润耳内细毛和防止昆虫进入耳内的作用。也叫耵聍(dīng-níng),俗称耳屎。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外耳道皮脂腺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黄色蜡状垢屑。【例】清除耳垢时要小心,以免弄破耳膜或引起发炎。 △耳蜡、耳脂、耳屎

1. 为外耳道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或蜡状物质,和外耳道皮肤剥落上皮混合后的产物。也称为「耳垢」,俗称为「耳屎」。

耳垢》,这个词通常指的是耳朵内部的分泌物,由外耳道皮肤腺体产生的一种黄色黏性物质。它具有自我清洁作用,可以防止灰尘、细菌等进入耳内,但堆积过多时会影响听力甚至引起不适。

详细解释:

  1. 成分与性质耳垢主要由脂肪酸、角质细胞碎片和水分组成。它可以是干的(通常为淡黄色或棕色)、湿的(接近白色),或者在大量分泌物情况下形成团块状。

  2. 生理功能:虽然有些人认为耳垢是不卫生的,但事实上它对耳朵具有保护作用。它的黏性可以捕捉进入耳道的灰尘、微生物和小虫子,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3. 清理方法:通常不需要特别清洁耳朵内部,因为耳垢会自然向外移动并逐渐干燥后脱落。不建议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耳内清理,以免将耳垢推得更深,导致堵塞或损伤耳道皮肤。

5个造句:

  1. 他常常掏耳朵,但其实只是出于习惯,并没有清除多少真正的耳垢
  2. 耳朵里堆积的过多耳垢可能会引起不适感或者听力下降。
  3. 小明妈妈建议他用软毛刷清理外耳道,避免深入掏挖耳垢
  4. 有时医生会通过显微镜观察耳垢的状态来诊断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5.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耳垢的性质和量会发生变化,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并适时咨询专业意见。

分词解释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gòu

1 污秽,脏东西:污~。泥~。牙~。~腻。~秽。~敝(又脏又破)。2 同“ 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