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名竹帛的拼音、解释、组词

垂名竹帛的简介:

chuí míng zhú bó
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竹帛,典籍。垂名竹帛指在史籍上留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人从相公行军,仰荷福荫,战无不胜,攻无不服,也指望垂名竹帛;愿相公保奏,得个帅府的名分。

1. 竹帛,典籍。垂名竹帛指在史籍上留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人从相公行军,仰荷福荫,战无不胜,攻无不服,也指望垂名竹帛;愿相公保奏,得个帅府的名分。」

词语释义

垂名竹帛(chuí míng zhú b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名声得以流传后世。这里的“垂”是留下、留下的意思;“竹帛”则是古代书写文字的材料,通常指简牍和丝绢,因为它们质地坚韧,可以长期保存文字或图画。因此,“垂名竹帛”意指人的功绩、美名通过书籍或文献得以流传久远。

造句

  1. 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们以英勇的行为和卓越的贡献而 垂名竹帛,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世代传颂。
  2. 他立下汗马功劳,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真是个值得垂名竹帛的人物。
  3. 尽管他的著作未能流传下来,但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依然让他在历史上垂名竹帛
  4. 这位诗人用其优美的诗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后世读者能够领略到他杰出的艺术才能,从而得以垂名竹帛
  5. 为了确保他们的功绩能够被记录下来并垂名竹帛,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伟大的事业。

通过这些造句的例子,可以看到“垂名竹帛”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名声与成就得以长存,还常用来形容那些值得历史铭记和世代传颂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

分词解释

chuí

1 东西一头挂下:~杨柳。~钓。~直。~线。~手(①表示容易;②表示恭敬)。~泪。~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头丧气。2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爱。~怜。~询。3 传下去,传留后世:~范。永~不朽。4 接近,快要:~危。~老。~成。功败~成。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