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拼音、解释、组词
竹的基本解释: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竹的笔顺/笔顺名
ノ,一,丨,ノ,一,亅
撇,横,竖,撇,横,竖钩
-
1 ノ
撇
-
2 一
横
-
3 丨
竖
-
4 ノ
撇
-
5 一
横
-
6 亅
竖钩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多年生常绿植物。种类极多。叶形狭长。圆茎而直,中空有节。分地上茎与地下茎,地下茎向上生笋,可食用。茎质坚韧,可供建筑、造纸、制器等之用。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泛指禾木科竹属植物。多年生常绿植物。茎细长,呈管状中空,绿色,有节。叶片狭长,一端尖一端圆。地下茎可向上生笋。花白色,极小,竹子开花后通常随即枯死。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竹笋可供食用。【例】桂竹、孟宗竹 △竹子
2. 乐器名。笛、箫之属。【例】丝竹管弦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2.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4.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详细解释
竹[zhú]
〈名〉
【本义】:竹子
【造字法】: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
1 同本义 ([En.]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引】
1 《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
2 柳宗元《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3 《世说新语·政事》: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2 竹简 ([En.] bamboo slip)
【引】
1 《盐铁论》: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例】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3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En.] bamboo flute)
【引】
1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2 《礼记·郊特牲》:匏竹在上。
3 《周礼·春官·太师》:丝木匏竹。 注:“竹,管箫也。”
4 欧阳修《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竹。
【例】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4 竹林 ([En.] bamboo forest)
【引】
1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从竹。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从竹。陟玉切
注解
『象形』,指该字为象形字 。
【竹】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陟玉』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竹】字本义为竹子。
【竹】字造字法为象形:像竹形。
【竹】字字形结构为单一, 可拆字为“个 个”。
【竹】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五, 竹部, 现代部首为竹, 笔画为6画。
【竹】字异体字: 。
《说文解字》注解
(竹)冬生艸也。云冬生者、謂竹胎生於冬。且枝葉不凋也。云艸者、爾雅竹在釋艸。山海經有云其艸多竹。故謂之冬生艸。戴凱之云。植物之中有艸木竹、猶動品之中有魚鳥獸也。象形。象㒳㒳竝生。陟玉切。三部。按廣韵張六切。下者、箁箬也。恐人未曉下之恉。故言之。凡竹之屬皆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