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授人时的拼音、解释、组词

敬授人时的简介:

jìng shòu rén shí
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亦作“敬授民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郑重其事的将历法交予百姓,使其掌握时令变化,不误农事。书经˙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后指皇帝向天下颁发历书,使天下遵行,不违农时,以求丰收。元史˙卷二十四˙仁宗本纪一:今遣礼部尚书乃马台等赍诏往谕,仍颁皇庆元年历日一本。卿其敬授人时,益修臣职,毋替尔祖事大之诚,以副朕不忘柔远之意。或作敬授民时。

1. 本指郑重其事的将历法交予百姓,使其掌握时令变化,不误农事。《书经.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后指皇帝向天下颁发历书,使天下遵行,不违农时,以求丰收。《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今遣礼部尚书乃马台等赍诏往谕,仍颁皇庆元年历日一本。卿其敬授人时,益修臣职,毋替尔祖事大之诚,以副朕不忘柔远之意。」也作「敬授民时」。

《敬授人时》这个词组中的“敬”有恭敬、尊重的意思,“授”意味着传授或教导,“人时”指的是人事和时机。因此,"敬授人时"在古代语境中特指帝王或朝廷对人民的时间管理与合理分配持敬畏态度,并将这种理念用于治理国家,确保各项事务的适时进行,体现了执政者对时间价值的认识及其对人民福祉的高度关注。

该词组更多地被用作一个成语或典故,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为少见。但它所蕴含的理念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强调了重视时间和机会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与责任。

以下是五个造句:

  1. 古时的圣贤君主深谙“敬授人时”的道理,他们不仅勤勉于政务处理,还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以服务于民。
  2. 在当今社会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敬授人时”提醒我们重视每一个机会窗口,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与决策。
  3. 企业家们也应该秉持“敬授人时”的精神,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调整策略。
  4. 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敬授人时”作为座右铭,确保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得到充分开发。
  5. 社会管理机构需要具备“敬授人时”的意识,在制定政策和规划项目时考虑周全、适时推进。

分词解释

jìng

1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致~。~重(zhòng )。~爱。~仰。恭~。~辞。~慕。~献。2 表示敬意的礼物:喜~。寿~。3 有礼貌地送上去:~酒。~香。4 谨慎,不怠慢:慎始~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5 姓。

shòu

1 给,与:~予。~权。~命。~奖。~旗。~衔。~意。2 教,传给:~业。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