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屈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直若屈的简介:
dà zhí ruò qū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品行端直者,外表似委曲而不显露。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 品行极为端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直若屈》这四个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大直若诎,大巧若拙。”这句话表达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智慧,即最高的真理或最直接的道理往往显得并不显眼、不直接,而看似复杂的技巧反而可能比表面上简单的方法更有效。这种思想强调了质朴和自然的重要性,并倡导人们不应过于注重表面的形式。
解释
- 大直若诎:意思是真正的大方正直看起来好像有些弯曲或不如意。
- 大巧若拙:指真正的高明技巧往往显得笨拙,不刻意炫耀。
这两个短语合在一起,说明了在做人做事时应该追求质朴和自然,而不要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完美。老子希望人们通过这种理念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与和谐。
造句
- 虽然他平时说话总是慢条斯理,但每当面临重要决策时,他的见解总能直达问题核心,正所谓“大直若屈”。
- 在这次慈善活动中,他们选择了一种低调的方式进行宣传,并没有大张旗鼓,结果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正是《大直若屈》的真实写照吗?
- 小李虽然外表普通,但他的工作能力却非常突出。他总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正所谓“大巧若拙”。
- 老师经常教导学生们:“做事应追求‘大直若屈’的精神,不要只看表面,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 他设计的这个项目看起来普通而简单,其实背后蕴含着复杂精密的逻辑思维,这真是典型的“大巧若拙”。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直
zhí
1 不弯曲:~线。~角。~径。~立。~截了当。~觉(jué)。~观。2 把弯曲的伸开:~起腰来。3 公正合理:是非曲~。理~气壮。耿~。正~。4 爽快,坦率:~爽。~率(shuài)。~谏。~诚。~言不讳。5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走。~哭。6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着写。7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8 姓。
若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屈
qū
1 使弯曲,与“伸”相对:~曲(qū)。~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2 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4 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