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的拼音、解释、组词
鸣鼓而攻的简介:
míng gǔ ér gōng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群起声讨。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1. 群起声讨。【例】像这种小人,大伙儿鸣鼓而攻可也。
1. 群起声讨。《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鸣鼓而攻》,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典籍,主要用来形容公开揭露或批评某人的过失和错误,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章中。
详细解释
- “鸣鼓”:指敲击锣鼓。古代作战时常常先以鸣鼓作为信号。
- “而攻”:是指进行攻击、抨击。在《鸣鼓而攻》这个成语中特指的是公开批评或者揭露某人的错误或缺点。
整体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敲锣打鼓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公开的指责和批评。
造句
- 在这次会议上,为了确保公正透明,公司决定采用“鸣鼓而攻”的方式,让所有员工都能听到批评的声音。
- 对于那些在工作中犯了错误的同事,我们应该采取“鸣鼓而攻”的方法,帮助他们正视问题并改正。
- 新闻媒体应该发挥其监督作用,“鸣鼓而攻”不正之风,为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
- 在批评教育中,如果能够做到“鸣鼓而攻”,直击问题核心,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为了促进团队协作和改进工作质量,可以采用“鸣鼓而攻”的方式来公开讨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请注意,在实际应用时,“鸣鼓而攻”通常会结合具体情境和目的进行调整使用。
分词解释
鸣
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鼓
gǔ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攻
gōng
1 打击,与“守”相对:~击。~占。~取。~心。~关。~陷。2 指责,驳斥:~难(nàn)。群起而~之。3 治病:以毒~毒。4 致力学习或研究:~读。~书。专~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