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影杯弓的拼音、解释、组词
蛇影杯弓的简介: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杯弓蛇影」。见「杯弓蛇影」条。
2. 此处所列为「杯弓蛇影」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1>《管子》书:「齐公出于泽,见衣紫衣,大如毂,长如辕,拱手而立。还归,寝疾,数月不出。有皇士者,见公语,惊曰:『物恶能伤公!公自伤也。此所谓泽神委蛇者也,唯霸主乃得见之。』于是桓公欣然笑,不终日而病愈。」予之祖父郴2>,为汲令3>,以夏至4>日诣见5>主簿6>杜宣7>,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8>,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9>,攻治万端10>,不为愈11>。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12>,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13>听事14>,思惟良久,顾15>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16>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怿17>,由是瘳18>平,官至尚书,历四郡,有威名焉。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晋书.卷四三.乐广列传》。 (2) 郴:音ㄔㄣ。应郴,东汉人,生卒年不详。应劭之祖父。曾官至武陵太守。 (3) 汲令:汲县县令。东汉时,汲县隶属河内郡,今位在河南省境内。 (4) 夏至: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阳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此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5) 诣见:前往拜访。诣,音|ˋ。 (6) 主簿:古时,郡府及县廷均有此官。为太守及县令身旁亲近属吏,相当于今之主任秘书。 (7) 杜宣:东汉人,生卒年不详。应郴下属。 (8) 羸露:瘦弱,身体衰弱。羸,音ㄌㄟˊ。 (9) 赤弩:红色的弓。弩,音ㄋㄨˇ。 (10) 攻治万端:用尽各种方法治病。 (11) 愈:通「愈」,痊愈。 (12) 闚视:探望。闚,音ㄎㄨㄟ。通「窥」。 (13) 还:返回。 (14) 听事:古代官府治理政务之所在。听,通「厅」。 (15) 顾:回头。 (16) 铃下:汉代县级属吏,职掌内容不详。 (17) 夷怿:平和喜悦。怿,音|ˋ。 (18) 瘳:音ㄔㄡ,病愈。〔参考资料〕 《晋书.卷四三.乐广列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3. 此处所列为「杯弓蛇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汉时,有一年的夏至,应郴(ㄔㄣ)请下属杜宣喝酒。悬挂在北壁上的弓正好投映在酒杯里,看起来就像是酒杯里有条蛇。杜宣勉强喝下后,便感到肚子不适。回家后,食欲不振,身体日渐瘦弱,怎么都医治不好。后来应郴来探视,便问他身体不适的原因,杜宣说是那天喝下酒杯里的蛇所造成的结果。应郴回官府后,想了又想,一回头看见了壁上的弓,这才发现杜宣所说的蛇,原来是弓投映在酒杯里的影子。于是应郴再度请杜宣到府里喝酒,并让杜宣坐在当初的位子上,同时向他证明了杯里的蛇只是墙壁上的弓影,而杜宣的病也因此不药而愈。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杯弓蛇影」,用来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疑恐惧。
《蛇影杯弓》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原意是指因受幻觉的影响,产生了错觉而产生的误判。后用来形容人因疑神疑鬼、自相惊扰或心理作用引起的错误判断。这则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杨震的人,在一次宴请宾客时,误以为杯子中的弓影是蛇,结果吓了一跳,引申为比喻人们由于错觉或主观臆断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恐慌。
详细解释
- “杯弓蛇影”:原本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宴会上,杨震看见酒杯中映出的弧形物体以为是一条蛇,吓得不敢再喝了。后来发现那只是墙上挂着的弓的反射影像而已。
- 含义解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疑心太重而产生的恐惧或者错误判断,通常指无端害怕或猜测某些事物的存在,其实是自己心理作用造成的。
造句
- 小明最近总是杯弓蛇影,一听到响声就以为是鬼魂作祟。
- 李华是个非常敏感的人,每次出门前都要担心各种可能的危险,其实很多时候不过是杯弓蛇影罢了。
- 虽然办公室里的声音很嘈杂,但是张三还是因为杯弓蛇影的关系而不敢睡觉。
- 由于对黑暗的恐惧,她经常觉得在黑夜中听到的脚步声是鬼魂的徘徊,实际上只是风吹动窗帘产生的声响。
-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怀疑自己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其实是杯弓蛇影的表现。
这些造句展示了“杯弓蛇影”这一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心理作用而产生的不必要恐惧或误解的情况。
分词解释
shé,yí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yǐng
1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花~。倒~。幻~。~壁。~响。~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无踪。~~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含沙射~(喻暗地里诽谤中伤)。2 形象:摄~(照相)。留~。剪~。~印。~像。3 描摹:~写。~抄。~宋本。4 指“电影”:~评。~院。~片。~视(电影和电视)。~坛。bēi
1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子。~盘狼藉。~中物(指酒)。2 杯状的锦标:奖~。~赛。夺~。gōng
1 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箭。~弩。飞鸟尽,良~藏。2 像弓的器具或形态:胡琴~子。~鞋。3 旧时丈量地亩用的器具和计算单位。4 弯曲:~身。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