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汉隶的简介:
hàn lì/dài
1.汉代通行的隶书。 2.指汉朝的属吏。
1.汉代通行的隶书。 2.指汉朝的属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泛指一种两汉时期普遍使用的字体。
2. 专指东汉时,字形如八字分布,笔势富含变化的隶书。此名称为区别笔势较为刻板的唐隶而言。也称为「八分」。
《汉隶》的详细解释
“汉隶”是书法史上重要的一个风格,指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方式。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传统字体,在秦朝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了东汉时期的发展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
- 形体特点:汉隶字形多呈方正或扁长,笔画结构以波磔(即撇捺)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流畅而又富有变化。
- 章法布局:讲究字与字之间的大小、疏密、连贯等关系,形成了节奏感强且富于韵律的布局方式。
- 风格特征:汉隶以其雄浑壮丽著称,笔画之间既有刚劲有力的一面,又不失温文尔雅之态。
造句
- 这位书法爱好者经常临摹《礼器碑》,希望能够在作品中体现出汉隶的韵味。
- 在参观书法展览时,他特别注意到了那些以汉隶书写的古诗词,其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结构令他赞叹不已。
- 为了更好地学习汉隶,她参加了市里的书法培训班,跟随老师一起研习经典碑帖。
- 尽管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再常用汉隶进行日常书写,但这种古老字体依然被广泛用于艺术创作中,比如匾额、对联等。
- 在这次书法比赛中,参赛者们提交了多种风格的作品,其中不乏用汉隶书写的佳作,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