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隶的基本解释:
1 附属,属于:~属。配~(从属)。直~中央。
2 封建时代的衙役:~卒。皂~。徒~。
3 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仆。
4 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书。~字。汉~。
隶的笔顺/笔顺名
𠃍,一,一,亅,丶,㇀,ノ,㇏
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捺
-
1 𠃍
横折
-
2 一
横
-
3 一
横
-
4 亅
竖钩
-
5 丶
点
-
6 ㇀
提
-
7 ノ
撇
-
8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附属。如:「隶属」。
2. 古代称地位卑贱或供人役使的人。如:「奴隶」、「仆隶」。
3. 汉字的一种形体,盛行于秦、汉,或称为「隶书」。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古代称地位卑贱或供人役使的人。【例】奴隶、仆隶
2. 汉字的一种形体。相传为秦代程邈所创,由小篆减省而成。 △隶书
3. 附属。【例】隶属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古代称地位卑贱或供人役使的人。如:「奴隶」、「皂隶」。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隶,贱属也,仆也。」
2. 一种字体。即隶书。相传为秦代程邈所创,由小篆减省而成。
3. 姓。如汉代有隶延之。
4. 附属。如:「隶属」。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宋.苏轼〈率子廉传〉:「晚隶南岳观为道士。」
5. 学习。明.汤显祖《紫箫记》第六出:「俺将此词送到杜秋娘别院,隶习一番。」
详细解释
〈名〉
中囯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
輿臣隶,隶臣僚。——《左传》
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甿隶之人。——汉· 贾谊《过秦论》
欲效野夫贱隶。——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輿隶。
又如: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罚为官奴而从事劳役的人);隶仆(仆役);隶户(被没入为奴隶的人家);隶农(农奴,佃户,代耕农)
特指衙役 。
如:皂隶
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即隶书(秦书八体之一。又名“八分体”。相传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简变化而成)。
如:隸絶(善于写隸书的高手);隸習(練習,演習);隸篆(隸書與小篆)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及也。从又,从㞑省。又,持㞑者,从後及之也。凡隶之屬皆从隶。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及也。从又,从㞑省。又,持㞑者,从後及之也。凡隶之屬皆从隶。徒耐切
注解
【隶】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徒耐』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隶】字本义为逮、捕、追及。
【隶】字造字法为原为形声。
【隶】字字形结构为单一, 可拆字为“乙(隶) 丶”。
【隶】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三, 隶部, 现代部首为隶, 笔画为8画。
【隶】字异体字:肄 逮 隸 隷 。
《说文解字》注解
(隶)及也。此與辵部逮音義皆同。逮專行而隶廢矣。从又㞑省。又持㞑者從後及之也。徒耐切。古音在十五部。凡隶之屬皆从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