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懦寡断的拼音、解释、组词
柔懦寡断的简介:
指软弱面不果断。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优柔寡断」。见「优柔寡断」条。
2. 此处所列为「优柔寡断」之典源,提供参考。 《韩非子.亡征》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听以爵,不以众言参验,用一人为门户者,可亡也。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缓心1>而无成,柔茹2>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喜淫刑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 〔注解〕 (1) 缓心:凡事迟缓。 (2) 柔茹:柔懦、软弱。
3. 此处所列为「优柔寡断」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优柔寡断」原作「柔茹寡断」,典源出自《韩非子.亡征》。〈亡征〉篇,顾名思义就是灭亡的征象,韩非在这篇中所论述的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征兆和迹象,他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深入考察,从中识别征兆,分析导致亡国的原因,多达四十余条,这是他总结历代治乱兴亡的结果。一个国家,如果君主的权力、领土小,而诸侯、大夫们的权力、封地大,那就可能灭亡。忽视法律禁令而致力于权谋智计,荒废内政,必须倚靠外援的国家,可能灭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学术,贵族子弟们爱好争论是非,商人在国外屯积财货,而人民却在国内忍受穷困的国家,可能灭亡。喜好修建宫室台榭,经常劳动百姓、消耗财物的国家,可能灭亡。讲求祭祀鬼神、迷信卜筮的国家,可能灭亡。可以用权势谋求官职,可以用贿赂取得爵禄的国家,可能灭亡。处事迟缓而无成就,行事柔弱而缺乏果断,喜好与憎恶都无法决定,没有坚固立场的国家,可能灭亡。后来「优柔寡断」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柔茹而寡断」演变而出,形容行事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1. 做事软弱、犹豫、不果决。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二:「后嗣主爱其博雅,累用之,然而柔懦寡断,惟好释氏。」也作「柔茹寡断」。
词语“柔懦寡断”在汉语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 - “柔”,意味着温和、不强硬; - “懦”,指的是胆小怕事或缺乏勇气; - “寡断”,则表示缺乏果断和决策力。
综合起来,“柔懦寡断”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上既温顺又懦弱,并且在面对问题时无法做出及时的决定,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或者被困难压倒。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评价的色彩,在日常使用中可能会用作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的语境中。
以下是五个包含“柔懦寡断”词语的造句:
- 虽然他平时说话温柔有礼,但在处理紧急事务时却显得十分柔懦寡断。
- 由于过于柔懦寡断,他在团队合作中常常被忽视或无法引领小组前进。
- 在家庭矛盾面前,她总是选择回避和忍让,这让她感觉既柔懦又无奈。
- 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他显得过于柔懦寡断,未能及时做出决策导致了机会的丧失。
- 为了避免他人误解自己是胆小怕事的人,他在公开场合努力展现果断的一面,尽管内心其实依然柔懦寡断。
分词解释
róu
1 植物初生而嫩:~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2 软,不硬:~软。~韧。~嫩。~滑。3 软弱,与“刚”相对:~懦。~弱。刚~相济。4 温和:~顺。~和。~曼(柔和妩媚)。~情。nuò
1 胆小软弱:~夫。~弱。怯~。2 柔软。guǎ
1 少,缺少:~薄。~恩。~陋。~趣。优柔~断。~不敌众。孤陋~闻。~廉鲜(xiǎn )耻(不廉洁,不知耻)。清心~欲。2 淡而无味:~味。清汤~水。3 妇女死了丈夫:~妇。~母。~居。守~。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