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拼音、解释、组词

北伐的简介:

běi fá
1.向北方进军征讨。 2.特指1926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因这次战争从广东出师北伐,所以叫北伐战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向北方用兵。【例】南宋岳飞率军北伐,意在驱除金人,恢复失土。

2. 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在蒋中正率领下,北进讨伐北洋军阀,至十七年统一全国的战役,史称为「北伐」。【例】民国建立后,军阀割据,直至北伐成功,才完成统一。

1. 向北方用兵。《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寡人北伐山戎。」

2. 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军阀,至十七年统一全国,史称为「北伐」。如:「北伐时期,军民一心,国民革命军终于获得胜利。」

北伐》这个词来源于中国近现代史,特指国民政府于1926年至1928年进行的一场旨在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重要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是以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基地,以国民党为领导力量的军事战略行动。

详细解释

  • 背景北伐前,中国面临多种军阀割据的局面,这些军阀控制着不同的地区,并各自独立统治。
  • 目标:统一全国,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
  • 过程:以广东为大本营,先后击败了盘踞在两湖地区的吴佩孚部、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孙传芳部以及直系军阀张作霖所在的东北地区。这场北伐战争通过军事力量统一了大部分中国领土,并推翻了一些地方军阀的统治。
  • 意义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也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造句

  1.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北伐被视为结束混乱、促进国家统一的关键行动。”
  2. “《北伐》是一部描绘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3. “这部电影《北伐英雄传》重现了那段历史,展现了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牺牲与奋斗。”
  4. 北伐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最终未能彻底统一中国,留下了诸多遗憾。”
  5.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北伐的历史,理解团结和共同努力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北伐”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

分词解释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1 砍:~树。砍~。2 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3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