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的拼音、解释、组词

经济一体化的简介:

jīng jì/jǐ yī tǐ/tī/bèn huà/huā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缔结条约,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实现经济上某些方面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共同调节。也有人称此为世界经济地区集团化。有共同市场、关税同盟和经济联盟等形式。目的在于逐步消除商品、劳务和资本等流动的壁垒,促进专业分工,加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 AI解释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多个经济体在一定领域内通过各种机制和协议实现市场开放、政策协调与合作,以达到资源更高效配置的目的。这种一体化可以涵盖广泛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便利化、产业分工协作以及共同制定标准等。

详细解释

  1. 贸易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障碍,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通。
  2. 资本流动与金融合作:放宽对外直接投资和资金流的限制,推动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3. 共同市场建设:建立统一的商品、服务和技术标准,便于区域内商品自由流动。
  4. 产业分工协作:通过技术转移和经验分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5. 政策协调与合作:在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

造句

  1. “随着《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签订,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进一步降低,标志着亚洲国家间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 “欧元区通过实施统一货币政策和财政纪律,正在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3. “中国倡议并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发展。”
  4. “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东盟各国正致力于加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
  5.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欧洲各国通过共同制定贸易政策、货币稳定机制等措施推动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以上造句展示了经济一体化的不同应用场景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词解释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jì,jǐ

1 渡,过河:同舟共~。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3 补益:无~于事。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