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议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合议制的简介:

hé/gě yì zhì
由几个审判员集体审判案件或者由审判员和陪审员集体审判案件的制度。在我国,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除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实行独任制外,一律实行合议制。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也实行合议制。按照这种制度组成的审判庭,称为合议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为「独任制」之相对概念。法院审判案件,如由三名(或五名)法官共同行使裁判权者,即为合议制。除地方法院第一审诉讼程序、高等行政法院简易诉讼程序、智慧财产法院民事第一审诉讼程序及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是采行独任制审判以外,其他审判程序均是以采行合议制审判为原则。

合议制》详细解释

合议制是一种由多个成员组成的集体决策或判断机制。在这一制度下,每个成员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讨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制度常见于司法审判、行政管理等领域。

合议制的特点:

  1. 多主体参与:由多位成员共同参与决策过程。
  2. 集体智慧与平衡:利用多人的判断力、知识和经验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决定。
  3. 程序透明度高:整个决策过程公开,便于监督。
  4. 责任分担:每位成员对最终决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议制的优势:

  1. 减少个人偏见:通过多人讨论可以减少单人决策可能出现的主观性问题。
  2. 提高公正性与透明度:所有讨论过程和结果都是公开的,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
  3. 促进集体智慧:不同背景、知识的人共同参与可以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

合议制的应用领域:

  • 司法判决
  • 政府决策制定
  • 公司管理(如董事会)
  • 学术研究评议

造句

  1. 在这次法庭审判中,合议庭成员经过数小时的讨论,最终一致认为被告无罪。
  2. 董事会实行合议制,每个董事都拥有平等发言权,共同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
  3. 为了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公正性,学校管理委员会采用合议制进行日常管理和规划工作。
  4. 按照合议制原则,在新项目立项之前要征求所有部门的意见,并经过集体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5. 在科研机构中,课题评审小组通过合议制方式对各类研究项目的可行性与价值进行审议和评估。

分词解释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