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名去利的拼音、解释、组词

遗名去利的简介:

yí míng qù lì
指丢弃名位和利益。

  • AI解释

遗名去利》这个成语出自宋·程颢、程颐兄弟所著《二程集》,原意是指不追求名声和私利,表示的是古代士人的一种高尚品德。在现代语境中,它常用来形容那些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或事。

解释: - 遗:丢弃,舍弃。 - 名:名声,名誉。 - 去:去除,放弃。 - 利:私利,个人的利益或好处。

成语的意思是摒弃追求虚名和私利,更侧重于描述在面对诱惑时能保持清廉、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状态。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重德轻名,强调内在修养与道德的重要性而非外在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追求。

造句: 1. 李教授一生致力于科研工作,他从不在意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获奖或被广泛引用,真可谓是遗名去利。 2.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追求财富和地位,但也有不少人选择遗名去利,他们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对社会的贡献。 3. 虽然这家公司的工资不高,但他依然坚持入职,因为他认为能够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更重要,这正是他遗名去利的表现。 4.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王局长一直秉持着遗名去利的原则,从不因个人利益影响工作决策,赢得了广泛赞誉。 5. 遗名去利的美德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不应盲目追求表面的荣誉和物质财富。

分词解释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2 距离,差别:相~不远。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4 除掉,减掉:~掉。~皮。~势(①阉割;②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8 汉语四声之一:~声(①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②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1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