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秋的简介:

jiǔ qiū
1.指秋天。 2.指九月深秋。 3.九年。 4.曲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秋季九十日。《文选.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文选.曹植.七启》:「九秋之夕,为欢未央。」

2. 深秋。《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九秋授御寒之服,自古已然。」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诗:「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3. 九年。唐.刘禹锡〈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九秋》这个词在古汉语中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尤其指的是秋季的一个特定阶段。从字面上看,“九”代表数字上的一个概念或序数,而“秋”则指季节。由于古代中国的历法和对自然观察的不同角度,具体到“九秋”,它可能有以下几个含义:

  1. 泛指秋季: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九秋可以用来笼统地描述整个秋天的景致。
  2. 特定时间段:有些情况下,“九秋”是指农历九月,即秋季中的一个阶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每个月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习俗。

由于“九秋”的具体定义可能因文而异,没有被广泛使用或形成固定的释义,所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作为一个词汇直接出现,更多的是作为文学创作、诗词歌赋的意象存在。

造句

  1. 风起云涌,雁鸣九秋,满园硕果待人摘。
  2. 枯荷听雨声,独步九秋间,心中一片澄明。
  3.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对九秋时节。
  4. 九秋风露清如洗,不觉人间有炎凉。
  5. 九秋将尽天将晚,月落乌啼霜满天。

以上句子体现了“九秋”在文学作品中所营造出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qiū

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 指一年:千~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