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贰臣的拼音、解释、组词
逆子贰臣的简介:
nì zǐ èr chén
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
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
- AI解释
《逆子贰臣》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特指那些违反孝道、不忠于君主或背叛国家的人。其中,“逆”在此表示违背常理或礼教;“子”指的是子女;“贰”意为背离或二心;“臣”是指臣子。
详细解释
- 逆子:指违反父子之间天伦之义,不孝顺父母的子女。
- 贰臣: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如果臣子在效忠两个君主之间摇摆不定,或者违背自己原来所效忠的君主而背叛或投靠另一方,这样的行为被称为“贰”,这种臣子就称为“贰臣”。
造句
- 逆子:自从他沉迷赌博之后,他的父亲已经多次警告过他要改正错误的行为,但他仍然不听劝告,对父母的态度日益冷淡,真是一个十足的逆子。
- 逆子贰臣:历史上有不少因为个人私欲而成为逆子或贰臣的例子,如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辛毗,在曹操和曹丕之间表现出摇摆不定的态度,最终被后人视为贰臣之列。
- 逆子: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道都不遵守,那么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逆子。
- 逆子贰臣: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非常重视父子关系和君臣之间的忠诚度,那些被视为逆子或贰臣的人通常会受到谴责。
- 逆子:面对母亲病重的情况,他不仅没有照顾她,反而置之不理,这种行为让人十分痛心。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逆子”和“逆子贰臣”的含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方式。请注意,“逆子贰臣”一词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在现实生活中不建议使用这类词汇来形容他人。
分词解释
逆
nì
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2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4 迎接:~旅(旅店)。5 预先:~料(预料)。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贰
èr
1 “二”的大写。2 变节,背叛:~臣。~心。
臣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