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èr 部首 笔画9 字形半包围 五行 五笔:AFMI

贰的基本解释:

1 “二”的大写。

2 变节,背叛:~臣。~心。

贰的笔顺/笔顺名

一,一,一,丨,𠃍,ノ,丶,㇂,丶

横,横,横,竖,横折,撇,点,斜钩,点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二」字的大写。如:「贰佰元」。

2. 重复。如:「不迁怒,不贰过。」

3. 叛离、不专一。如:「贰心」。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二」的大写。【例】贰佰元

2. 副的、次于正的。【例】贰卿、贰室、贰车

3. 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

4. 叛离、不专一。【例】贰心

5. 怀疑、疑惑。【例】任贤勿贰。(《书经.大禹谟》)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副座、佐助的人。《玉篇.贝部》:「贰,副也。」《周礼.天官.大宰》:「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

2. 敌手、才力相对等的人。《左传.哀公七年》:「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晋.杜预.注:「贰,敌也。」

3. 二的大写。

4. 姓。如晋代有贰尘。

5. 违背、叛离。《左传.昭公二十年》:「阿下执事,臣不敢贰。」

6. 再、重复。如:「不迁怒,不贰过。」《礼记.曲礼上》:「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唐.孔颖达.正义:「贰,谓重也。」

7. 怀疑、不信任。《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任而勿贰,然后可责人之成功。」

8. 辅助。《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秦兼天下,则置丞相,而贰之以御史大夫。」《元史.卷八五.百官志一》:「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9. 另作打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

10. 变更、异动。《诗经.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长民,衣服不贰。」

11. 副的、次于正的。参见「贰卿」、「贰室」、「贰车」等条。

详细解释

貳 èr

〈名〉

【本义】:副

【造字法】:会意。从贝,弍,( èr )声。

1 同本义 ([En.] deputy;assistant;auxiliary;subsidiary)

【引】

1 《说文》:贰,副益也。 段注:当云副也,益也。”

2 《易·坎卦》:簋贰用缶。

3 《周礼·乃酒正》:大祭三贰。

4 《礼记·曲礼》:取贰绥。

5 《周礼·职内》:受其贰令。

6 《左传·僖公十五年》:其卜贰圉也。

7 《周礼·春官·大史》:以贰六官。

8 《礼记·少仪》: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

【例】

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

2 二的大写 ([En.] two)——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引】

1 《易·系辞》:因贰以济民行。

2 《左传·昭公十三年》:贰偷之不暇。 注:“不壹也。”

3 《左传·隐公元年》: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 《国语·越语上》:无是贰言也。

5 《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道,则市贾不贰。

【例】

又如:贰端(二端);贰统(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3 古国名 ([En.] Er state)。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引】

1 《左传》:楚 屈瑕将盟 贰、 轸。

貳 èr

〈动〉

1 一分为二 ([En.] a whole divides into two;everthing tends to divide into two)

【引】

1 《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二。”

2 《广雅·释诂一》:贰,益也。

【例】

又如:贰觞(再三献酒);贰纪(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

2 背离;怀有二心 ([En.] be double-minded)

【引】

1 《国语·周语上》:百姓携贰。 注:“二心也。”

2 《国语·晋语一》:君立臣从,何贰之有?

3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诸侯贰,则晋国坏。

【例】

又如:贰志(异志;二心);贰虑(二心;三心二意)

3 辅佐 ([En.] assist)。

【例】

如:贰正(辅佐匡正);贰公(辅佐三公)

贰字组词

广 师城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