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名的拼音、解释、组词

糊名的简介:

hū/hú/hù míng
1.科举考试中防止舞弊的措施之一。凡试卷均糊其姓名,使试官难于徇私作弊。

  • AI解释

《糊名》,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殊制度,目的是为了防止考官在阅卷时偏袒亲友或暗中作弊。具体做法是在考生的试卷上涂抹掉姓名、籍贯等信息,只保留答题部分的文字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考官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地进行评判,从而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5个造句:

  1. 古代科举考试实行糊名制度,旨在减少官员在阅卷时的主观偏见。

  2. 为了确保科举选拔过程的公平性,糊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 尽管现代教育体系已经不再使用糊名方式来选拔人才,但这一做法依然被视为古代文官选拔的一种公平机制。

  4. 在那场历史悠久的科举考试中,考生们的手稿全部经过了糊名处理,以保证评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5. 尽管现代考试制度已经发展出各种技术手段来防范作弊,但‘糊名’这一古老的做法仍然被一些人推崇为确保公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糊名”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hū,hú,hù

1 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了一层泥。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