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的拼音、解释、组词

士为知己者死的简介: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AI解释

《士为知己者死》出自中国古代的史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极为忠诚的人,在得到知遇之后,愿意为了知己者的利益和需求,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个词组中的“士”指的是古代有才学、有志气的人;“知己者”是指理解并重用他的贤明之主或朋友。整个成语表达了一种忠诚与奉献的高尚情操。

详细解释

  • 出处: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
  • 释义:“士为知己者死”意指一位有才能的人会为了赏识和理解他的人或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共鸣以及忠诚的重要性。
  • 背景分析:在古代社会中,很多才子名士往往因为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得以施展才华,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立下“士为知己者死”的誓言。

造句

  1. 自从得到了领导的重用和理解,小李便更加勤奋工作,实现了许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目标。
  2. 老张一直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为追求真理奉献了一生。
  3. 这个企业虽然不是很大的公司,但它给予员工发展的机会和尊重,使得很多优秀人才愿意“士为知己者死”,为之奋斗。
  4. 在朋友的帮助下,小明解决了创业中遇到的许多困难,他发誓要做朋友最坚实的后盾,为了朋友的一切可以倾尽所有。
  5. 作为一名作家,他深刻感受到了读者对作品的热爱和支持,从而立下了要用心创作每一部作品的决心。

这些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士为知己者死”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承诺,也是一种行动上积极追求目标的表现。

分词解释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1 对别人称本身:自~。知~。反求诸~。推~及人。~所不欲,勿施于人。2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zhě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