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拼音、解释、组词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简介:

běi jīng dà xué tú shū guǎn
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12年随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而改称北京大学图书部,1931年改现名。截止80年代末,馆藏图书三百五十余万册。

  • AI解释

词语解释

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式名称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中国现代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国内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且文献收藏丰富的高等院校图书馆系统之一,主要承担着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等重要职能。

  • 历史背景北京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26年,起初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馆藏特色:馆内收藏了种类繁多的图书、期刊、古籍善本、电子资源等多种文献类型。其中不仅包括与学校教学科研相关的各类资料,也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丰富的资源。
  • 服务功能:除了提供书籍借阅和阅读服务外,还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为师生们提供在线访问各类数据库及电子期刊的服务,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和技术培训活动。

造句

  1. 我在准备毕业论文期间,经常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
  2.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我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3. 最近学校图书馆启动了数字化转型计划,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在其中。
  4. 李教授经常推荐学生去北京大学图书馆查证相关学术信息。
  5.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还组织了多次参观北大图书馆的活动。

分词解释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jīng

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族。5 姓。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3 画:画影~形。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guǎn

1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旅~。~舍。2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领事~。3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照相~。4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博物~。文化~。~藏。5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家~。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