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鸟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头鸟的简介:
jiǔ tóu/tou niǎo/diǎo
1.传说中的不祥怪鸟。《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晋鱼豢《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常用以比喻奸猾的人。 2.鬼车鸟的别名。
1.传说中的不祥怪鸟。《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晋鱼豢《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常用以比喻奸猾的人。 2.鬼车鸟的别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相传为一种不祥的鸟。外形似鸦,有九个头,羽毛红色,鸣声刺耳。见《太平御览.卷九二七.羽族部.鬼车》。也称为「鬼车」。
2. 比喻狡猾或性情古怪的人。如:「他就是这样阴阳怪气,难怪别人要在背后叫他『九头鸟』。」
《九头鸟》在中文中通常指代一种想象中的神话生物,它有九个脑袋、很多翅膀。这种说法源自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和古典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文献或故事里描述可能略有不同,但都强调其多头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大战斗力或特殊能力。
详细解释:
- 多头(九个):这是九头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 神话生物:在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九头鸟属于神话范畴,通常被描绘成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 战斗/守护神:在一些故事里,九头鸟能够用其强大的力量保护其所爱之人或地方。
造句:
- 在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中,九头鸟被描述为夸父的坐骑之一,它有着九个头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 神话传说中的九头鸟常常出现在龙腾云起、风雨雷电之时,作为大自然变化的象征。
- 有些地方的民间故事将九头鸟与保护村庄免受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成了村民心中的守护神。
- 在《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作品中,九头鸟出现于天庭之中,作为诸神的一种坐骑或宠物。
- 现代小说家有时会借用“九头鸟”这一概念,创作出具有多头特质的虚构生物,用来探索人性、权力等深层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九头鸟”并非实际存在的物种,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产物,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因此在使用时主要以文学创作和象征意义为主。
分词解释
九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头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鸟
niǎo
1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类。候~。益~。~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