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功尽灭的拼音、解释、组词

前功尽灭的简介:

qián gōng jìn miè
功:功劳;尽:完全;灭:废弃。以前的功劳全部废弃。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前功尽弃」。见「前功尽弃」条。

2. 此处所列为「前功尽弃」之典源,提供参考。 ◎1《战国策.西周策》苏厉谓周君曰:「败韩、魏,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则周危,君不若止之。谓白起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今公1>破韩、魏2>,杀武3>,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4>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5>韩而以攻梁6>,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注解〕 (1) 公︰指白起(?∼西元前257),秦国郿人。秦之名将,善用兵,事昭王,因功封为武安君。后与应侯范雎有嫌隙,被免官赐死。 (2) 韩、魏:战国时晋大夫韩氏与赵、魏二氏分晋,列为诸侯,韩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魏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赵地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后皆为秦国所灭。 (3) 武:战国时魏将,生卒年不详。 (4) 蔺、离石、祁:战国时赵国都邑,在今山西省境内。 (5) 践:用脚踩踏;通过。 (6) 梁:指大梁,战国时魏国首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县。 ◎2《战国策.魏策三》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须贾为魏谓穰侯曰:「……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复生,弗易攻也。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阴必亡,则前功必弃矣。……」

3. 此处所列为「前功尽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前功尽弃」原作「前功尽灭」、「前功必弃」。据《战国策.西周策》载,苏厉是战国时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即将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就对周王说:「白起曾经打败了韩、魏、赵等国,并且杀害魏国将领,攻占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会面临危险,您应该想办法阻止。」于是建议周王派人前往秦国去对白起说:「以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箭。在距离柳树一百步的地方射击,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叶,一旁观看的人都夸赞射得很好。但是有一个路过的人,却说:『的确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导他射箭的方法。』养由基听了,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很好,你却说可以教导我,那你为何不代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导你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但是你今天射柳叶百发百中,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下疲倦了,一箭也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就像你现在打败了许多国家,取得许多土地,功劳很大。又即将要出兵经过周王室的所在地去攻打魏国,如果这一仗不能取得胜利,就会前功尽弃了。所以你还是假装生病,不要出兵的好。」典源又见《战国策.魏策三》。叙述秦昭王三十二年时,秦国派穰侯魏冉攻打魏国,包围首都大梁。魏国大夫须贾向穰侯说:「魏国现在发动三十万精兵驻守大梁,秦和楚、赵三国联军,是绝不可能攻下大梁的。一旦攻城失利,也会对您不利,您以前的功业一定要全部报废了。」穰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从大梁罢兵而去。「前功尽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以前辛苦获得的成果,全部废弃。

1. 将以往辛苦建立的功劳,全部废弃。《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也作「前功尽弃」。

前功尽灭》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比较特殊和正式,并非常见于日常语言中。从字面上来看,“前”指的是之前的努力或成果,“功”是指成就或成绩,“尽”则表示全部或彻底,“灭”可以理解为消失、毁灭或者破坏。综合起来看,《前功尽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前一段时间所做的一切努力,因为某种原因而完全失效或者归于失败。

不过,根据上述解释进行具体化理解,该成语可能不是指字面意义的“使先前的努力或成果全部毁坏”,而是形容由于某一个重大失误、错误决策或其他不可控制的原因导致之前的努力和成就付诸东流。在正式语境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如“前功尽弃”这样的表达来描述类似的情况。

为了提供您所需要的五个造句,我将采用“前功尽弃”的表述方式来进行:

  1. 他几个月以来每天都坚持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因为一次不注意而扭伤了脚踝,使之前的健身努力全部白费。
  2. 公司团队花了半年时间研发的新产品终于上市了,可惜在初期市场推广中出现了严重漏洞,导致前功尽弃。
  3. 由于最后一刻的疏忽大意,原本已经准备好的演讲稿被错误地删除了,使得他之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付之东流。
  4.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犯了一个低级失误,让之前的练习和努力全部化为乌有。
  5. 尽管在项目初期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由于最后关头的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前功尽弃。

请注意,“前功尽灭”并非标准成语,并且以上提供的造句是基于“前功尽弃”的理解进行的。如果需要严格使用《前功尽灭》这个成语,建议根据实际语境和上下文调整表达方式或寻找更适合的说法。

分词解释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

gōng

1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2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3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4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jìn,jǐn

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miè

1 火熄:熄~。2 完,尽,使不存在 :~口。~亡。不可磨~。~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3 淹没:~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