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大纪律的简介:
sān dà jì lǜ
1.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1.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 AI解释
《三大纪律》通常指的是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针对红军提出的要求。这“三大纪律”具体为:
- 一切行动听指挥。
-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打土豪要归公。
这些纪律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严格要求,强调了军纪严明、服务人民以及公平正义等核心原则,对于维护军队战斗力和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为“三大纪律”添加五个造句:
- 作为军人,他始终把“一切行动听指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 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精神被广为传颂,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 军队中的“打土豪要归公”纪律,在打击旧社会压迫的同时也为老百姓谋取了利益。
- 他强调部队必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这是维护军纪、提升战斗力的基础。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发扬这三大纪律精神,以更加严明的纪律加强军队建设。
分词解释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纪
jì,jǐ
1 记载:~年。~元。~行(xíng)。~实。~念。~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2 记年代的方式:一~(古代指十二年)。世~(一百年)。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4 法度:~律。违法乱~。5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
律
lǜ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