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蒸的拼音、解释、组词
骨蒸的简介:
gǔ/gū zhēng
1.中医学病症名。为阴虚劳瘵的一种症状。
1.中医学病症名。为阴虚劳瘵的一种症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中医上指午后出现盗汗,面颊和手、足、心轻微发热等症状,常见于结核病患者。
词语《骨蒸》的详细解释
骨蒸(gǔ zhēng)
-
病症名称:在中医理论中,“骨蒸”指的是长期低热、夜间发热,伴有形体消瘦、精神疲惫等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这种病症多由阴虚火旺引起。
-
病因与症状表现:
- 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内热(如阴虚)、湿热等导致。
-
主要表现为低烧不退、午后或夜间发热明显、手足心热、盗汗、颧骨潮红等症状,同时伴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
诊断依据:中医在诊断时会结合病人的具体症状和舌象(如舌质偏红少津)、脉象(细数)来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现代医学来说,“骨蒸”可能与结核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等疾病相关,但仅凭上述描述无法确诊。
-
治疗方法:在中医中治疗“骨蒸”,通常采用滋阴清热的疗法,如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人情况由专业医师开具处方。
-
预防与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防止此类病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造句
-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小王身上的骨蒸症状终于得到了缓解。
- 患者长期患病,导致身体消瘦、精神不佳,医生诊断为骨蒸。
- 李阿姨一直感觉四肢无力、夜间发热,后来被确诊患上了骨蒸症候群。
- 中医师根据骨蒸的症状特点,开具了滋阴清热的中药方剂。
- 为了改善体质,他开始学习中医,注重调理身体以期摆脱长期困扰他的骨蒸症状。
分词解释
骨
gǔ,gū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蒸
zhēng
1 热气上升:~汽。~腾。~发。~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馏。云~霞蔚。~~日上。2 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饼。~饺。~笼。3 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烛。4 细小的木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