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齐梁体的简介:
qí liáng tǐ/tī/bèn
1.南朝齐与梁的诗体。南朝齐梁时代作诗多讲求音律对偶,词藻浮艳,而内容空泛。
1.南朝齐与梁的诗体。南朝齐梁时代作诗多讲求音律对偶,词藻浮艳,而内容空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六朝齐、梁时盛行的诗体。以崇尚绮丽、注重排偶、讲究声律为特色。
《齐梁体》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风格,主要流行于南朝时期,特别以南朝宋至陈代诗人谢朓、沈约等人为代表。这种诗风在内容上多表达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形式上则强调声律和谐,讲究平仄。齐梁体的名字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两个政权:齐与梁。
详细解释
- 特点:
- 音韵:齐梁体特别注重诗歌的音韵美,追求句子的声调和谐。
- 句式:多采用四言或五言形式,但有时也突破常规,使用长短句交错的形式。
-
内容:这类诗歌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抱负。
-
创作背景:
-
齐梁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这一时期的诗人多有闲情逸致,他们追求艺术上的精致与完美,使得这种风格的诗歌得到了发展。
-
代表作品:
- 《登池上楼》(谢朓)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朓)
造句
- 谢朓的《登池上楼》一诗,就是典型的齐梁体,其音韵之美令人赞叹。
- 齐梁时期的文人往往喜欢在自然景观中寻找灵感,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 在这种文学形式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描绘来寄托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 《齐梁体》的特点在于其声律和谐、句式工整,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追求。
- 齐梁体诗歌中蕴含着浓厚的士人情怀,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歌颂,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
分词解释
齐
qí,jì,zī,zhāi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4 全;完全:~全。人到~了。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梁
liáng
1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2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3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4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5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6 姓。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