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幡子的简介:
fān zǐ
〈方〉幡儿。
〈方〉幡儿。
- AI解释
《幡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其意义和用法可能较为局限或有特定语境。根据有限的信息,“幡子”通常是指装饰在旗帜或招旗下方的小旗,或者是某种小型的飘扬物,用于增添装饰效果或者作为象征性的符号。
详细解释
- 幡子:古代的一种小旗帜,多为装饰用,常与大幡一起使用。它通常较轻薄,可以随风摇曳,增加视觉上的美感或庄严感。
- 功能:主要用作装饰或在某些仪式、庆典中作为象征物。
造句
- 在这场盛大的祭祀典礼上,红色的主幡高悬于殿堂之上,下方悬挂着数个精致的幡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古代帝王出巡时,常会携带一队装饰着五彩幡子的大旗,以此彰显皇家威严与荣耀。
- 为庆祝新年,民间艺人特别制作了许多小型幡子来装点街道,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 随风飘扬的幡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灵动,仿佛是天空中的小精灵,在轻声细语。
- 在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主办方精心布置了各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幡子,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请注意,“幡子”一词的具体解释可能会因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而有所差异。上述信息基于对“幡子”的常见理解进行推测和扩展。
分词解释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