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的拼音、解释、组词
人民代表大会的简介:
rén mín dài biǎo dà/dài/tài huì/kuài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简称"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选举产生,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代表人民的意志,讨论并决定一切重大问题。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简称"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选举产生,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代表人民的意志,讨论并决定一切重大问题。
- AI解释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它的全称可以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简称“全国人大”,在省级层面则称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体现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理念: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且通过选举产生代表来行使这一权力。
详细解释
- 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常设机构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功能:
- 制定和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
- 制订和修改基本法律;
- 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 审议并决定国家或地方的重大事项;
- 拥有重要的人事任免权。
- 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军队和特别行政区的代表以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方面的代表共同组成。其中大多数是选举产生的。
造句
-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各地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制定和实施国家政策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 “这次会议将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愿。”
-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联系广大民众与政府决策的重要桥梁。”
- “通过参与全国及地方的人大会议,民众能够直接参与到国家的治理过程中来。”
这些句子涵盖了人民代表大会在政治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分词解释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代
dài
1 替:~替。~办。~销。~序。~表。2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世~。古~。近~。现~。当(dāng )~。年~。3 世系的辈分:下一~。4 姓。
表
biǎo
1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2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7 标志,榜样:~率(shuài )。为(wéi )人师~。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9 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11 树梢:林~。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