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病与药的拼音、解释、组词

应病与药的简介:

yìng bìng yǔ yào
对症下药。佛教徒用以比喻采取种种方法相机说教。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对症下药」。见「对症下药」条。

2. 此处所列为「对症下药」之典源,提供参考。 ※《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复礼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复礼,步步皆合规矩准绳;非是克己之外,别有复礼工夫也。释氏之学,只是克己,更无复礼工夫,所以不中节文,便至以君臣为父子,父子为君臣,一齐乱了。吾儒克己便复礼,见得工夫精细。圣人说得来本末精粗具举。下面四个「勿」字,便是克与复工夫皆以礼为准也。「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养将去,是非犹未定。涵养得到,一步又进一步,方添得许多见识。「克己复礼」,便刚决克除将去。

3. 此处所列为「对症下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朱子语类》一书载:宋儒朱熹的门人亚夫问何谓「克己复礼」,朱熹回答:现在的人只会说要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却不去实践礼义,于是失去准则,使得礼法大乱。圣人孔子就说得很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礼作为克制和实践的标准,就是捉到病根,针对症状开方用药。后来「对症下药」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的「对证下药」演变而出,用来指针对病症开方用药。亦用来比喻针对症结所在,做有效的处理。《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记载了一个实例,可以助我们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府吏儿寻和李延一起来找名医华佗看病,他们两个人都头痛身体发烧,症状相同。华佗诊断该给儿寻潟药、李延发汗药。他们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症状相同却开不同的药?」华佗回答说:「儿寻的病因在体内,李延的病因在体外,所以治疗的方法不同。」分别给他们用药,隔天就都好了。

应病与药》这个术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汉语词汇或成语,因此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解读其含义。在这里,“应”可以理解为“适应、应对”,而“病”指的是问题或者困难;“药”则象征了解决方案或是办法。整体上,“应病与药”的概念意指针对不同的情况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法或对策。

解释

  1. 针对性:强调解决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
  2. 灵活性:表示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要能够灵活调整策略和方案。
  3. 实效性:指出所采取的措施应该能有效解决当前的问题或困难。

造句

  1.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应病与药地制定了新的营销策略,这才成功应对了这次挑战。
  2. 在教育孩子时要因材施教,才能做到应病与药,而不是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3. 开发新产品前,研发团队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做到应病与药地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4. 管理层在制定决策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应病与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冷静分析情况,找到最合适的应对措施,真正做到应病与药

希望这个解释和例句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

bìng

1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2 缺点,错误:语~。通~。弊~。3 损害,祸害:祸国~民。4 不满,责备:诟~。5 烦躁,担忧:“郑人~之”。

yǔ,yù,yú

1 给:赠~。~人方便。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3 赞助,赞许:~人为善。4 〈书〉等待:时不我~。5 〈连〉和:我~你。山~水。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yào

1 可以治病的东西:~材。~物。补~。毒~。草~。中~。西~。~剂。~膳。~到病除。良~苦口。2 有一定作用的化学物品:火~。炸~。杀虫~。3 用药物救治:不可救~。4 毒死:~老鼠。5 同“ 约 ”,缠。6 草名,即“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