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舞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旋舞的简介:
hú xuán/xuàn wǔ
1.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出自中亚的康国﹐唐时传入﹐以各种旋转动作为主。
1.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出自中亚的康国﹐唐时传入﹐以各种旋转动作为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源自康居国,唐时传入中国。以各种旋转动作为主。也称为「旋胡」。
《胡旋舞》是一种源自古代西域的舞蹈,它在唐代中国非常流行。这种舞蹈以其快速旋转的动作著称,动作轻盈、速度快,具有浓厚的异域风情,展现了大唐时期对周边民族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详细解释
- 起源:胡旋舞起源于中亚的吐火罗地区(今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国,并成为唐代宫廷及民间广为流行的舞蹈。
- 特点:这种舞蹈以其快速旋转动作为主要特征,女子多穿长袖衣裙,随着音乐快速旋转,展现出轻盈、迅速的特点。男子则往往扮演伴舞或打击乐手的角色,通过快速的转身和跳跃来配合表演。
- 文化意义:胡旋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背景。
造句
-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胡旋女》中描绘了胡旋舞者的优美身姿:“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 在唐朝的盛大宴会上,胡旋舞作为重要表演项目,吸引了无数贵族和百姓的目光。
- 胡旋舞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了研究唐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素材之一。
- 通过学习胡旋舞,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 当代艺术家将胡旋舞与现代音乐结合,在舞台上重现了这一古老而迷人的舞蹈。
分词解释
胡
hú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旋
xuán,xuàn
1 转动:~绕。~转。~舞。~梯。~律。盘~。天~地转。2 回,归:凯~。3 不久:~踵(喻极短的时间,如“~~即逝”)。~即。4 表示与各方来往或来往于各方之间:周~。斡~。5 古同“漩”,漩涡。6 姓。
舞
wǔ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2 耍弄:~弊。~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