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箍的拼音、解释、组词

脑箍的简介:

nǎo gū
1.箍头的刑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古代的刑具。捆在头上可以用力收缩夹紧,使人异常痛苦。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则你那捆麻绳用竹签,批头棍下脑箍,可不道父娘一样皮和骨。」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出:「马不吊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厮上起脑箍来。」

词语“脑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古文中可以找到它的踪迹。通常,“脑箍”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头饰或发簪,用于固定头发或者装饰,主要流行于汉代及之前的时期。它常与贵族、皇室成员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先秦乃至更早的文献中,“脑箍”一词并未出现,但类似功能的物品有记载。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栉”和“笄”等发饰成为女性装饰的一部分,其中的某些样式可以视为脑箍的前身。
  • 形式特征:古代的脑箍往往采用金银、玉石等珍贵材料制作,做工精细复杂,有的还刻有花纹或镶嵌宝石。它们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反映了使用者的文化品位和财富状况。

造句:

  1.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作为后宫嫔妃的甄嬛常常需要佩戴各种精致的脑箍来点缀她的发髻。
  2. 西汉墓葬出土的一些珍贵文物中,我们能发现当时贵族使用的复杂而华美的脑箍。
  3. 为了参加这次重要的宴会,她精心挑选了一枚镶嵌着宝石的脑箍作为妆扮的一部分。
  4. 在古代画像石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着华丽服饰、头戴精致脑箍的人物形象。
  5. 现在虽然不常见到实际使用脑箍的情况了,但在一些古装剧或传统节日庆典中,人们还是会再现这一传统文化元素。

分词解释

nǎo

1 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髓。~子(❶脑;❷指思考、记忆等能力)。~筋。~海。~际。~壳。~颅。~神经。~下垂体。~积水。~溢血。电~。2 头:~袋。~壳。头昏~胀。~满肠肥。3 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儿。4 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薄荷~。

1 用竹篾或金属条束紧,用带子之类勒住:~桶。头上~条手巾。2 紧紧套在东西外面的圈: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