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槌的拼音、解释、组词
擂槌的简介:
léi/lèi chuí
1.研物用的槌子。
1.研物用的槌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木杵。磨米浆的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记》:「擂槌。俗谚云:『杭州人一日吃三十丈木头。』以三十万家为率,大约每十家日吃擂槌一分,合而计之,则三十丈矣。」
词语“擂槌”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含义是指用以敲打或者击鼓的器具。这个词常见于民间艺术表演、传统节日庆典等场景中,特别是在描述打击乐器或表演形式时。
详细解释:
- 功能:主要用于敲打锣、鼓等打击乐器,或是用于特定的传统舞蹈和表演中。
- 材质与形状:通常由木头制成,两端较为粗壮,一端较细长。材质的选择会根据具体用途有所不同。
- 使用场景: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中,如皮影戏、高跷舞等。
造句:
- 在春节期间的庙会上,锣鼓喧天,演员们挥舞着擂槌,场面十分壮观。
- 这位鼓手技巧娴熟,每一下擂槌都精准到位,让人赞叹不已。
- 演出开始前,演员们手持擂槌围成一圈进行暖场表演。
- 为了这次文化节的演出,他专门练习了用擂槌敲击的不同节奏和节拍。
- 看着台上演员挥动擂槌,观众们都兴奋起来,掌声雷动。
这些造句展示了“擂槌”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在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分词解释
擂
léi,lèi
1 研磨:~成细末。2 打:~鼓。自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