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的拼音、解释、组词
薇的基本解释:
1 〔紫~〕a.落叶小乔木。开紫红色或白色花,结球形蒴果。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花。均通称“满堂红”。
2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中有种子五六粒,可食。嫩茎和叶可做蔬菜。通称“巢菜”、“大巢菜”、“野豌豆”。
薇的笔顺/笔顺名
一,丨,丨,ノ,ノ,丨,丨,∟,丨,一,ノ,㇊,ノ,一,ノ,㇏
横,竖,竖,撇,撇,竖,竖,竖折/竖弯,竖,横,撇,横折提,撇,横,撇,捺
-
1 一
横
-
2 丨
竖
-
3 丨
竖
-
4 ノ
撇
-
5 ノ
撇
-
6 丨
竖
-
7 丨
竖
-
8 ∟
竖折/竖弯
-
9 丨
竖
-
10 一
横
-
11 ノ
撇
-
12 ㇊
横折提
-
13 ノ
撇
-
14 一
横
-
15 ノ
撇
-
16 ㇏
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蔷薇:多年生草本植物。枝干多刺,叶为奇数的羽状复叶,边缘有锯齿。花瓣数目为五的倍数,有红、白、黄等色,富有香气。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植物名。薇科薇属,多年生草本。高约一公尺,叶由地下根茎丛生,幼嫩时可供食用,叶上生孢子囊,多生于山野向阳草地。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植物名:(1)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高五十至八十公分。叶丛生,有孢子叶与营养叶之分,营养叶三角状卵形,二回羽状复叶,小羽片全缘,游离脉;孢子叶全部或部分羽片著生孢子囊。幼嫩时可供食用,多生于山野向阳草地。也称为「紫萁」。(2)豆科蚕豆属,「苕子」、「大巢菜」之古称,参见「苕子」条。
详细解释
薇[wēi]
〈名〉
1 草名,又名“大巢菜” ([En.] bush vetch,hedge vetch)。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Vicia sepium ),花紫红色,结寸许长扁荚,中有种子五六粒,可吃。又名“野豌豆”
【引】
1 《史记·伯夷传》:采薇而食之。
2 明· 顾炎武《复庵记》:采薇而食者。
3 方文《访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知君秉性甘薇蕨,暇日相思还杖藜。
【例】
又如:薇藿(薇,菜名,又名野豌豆;藿为豆叶。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2 指蔷薇 ([En.] rose)
【引】
1 宋· 周密《天香》:碧脑浮冰,红薇染露。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菜也。似藿。从艸微聲。𦵨:籒文薇省。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菜也。似藿。从艸微聲。,籀文薇省。無非切
注解
『从艸,微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艸】为形旁,【微】为声旁。
【薇】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微聲』,即形声字中【微】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無非』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薇】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艹 微”。
【薇】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一, 艸部, 现代部首为艹, 笔画为16画。
【薇】字异体字:。
《说文解字》注解
(薇)菜也。見毛傳。佀藿。謂似豆葉也。陸璣詩疏曰。薇、山菜也。莖葉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園種之。以供宗廟祭祀。項安世曰。薇、今之野豌豆也。蜀人謂之大巢菜。按今四川人掐豌豆媆梢食之。謂之豌豆顚顚。古之采於山者、野生者也。釋艸云垂水。薇之俗名耳。不當以生於水邊釋之。从艸。微聲。無非切。十五部。
()籒文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