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尺律的简介:

sān chǐ/chě lǜ
1.谓法律。

  • AI解释

《三尺律》并非一个在汉语中广泛使用的固定词组,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或提供上下文。但是,“三尺”在中国文化里常常用来指代“法律”,因为古代的木质法典通常被放置在一个约一尺高的台子上,以示对法律的尊敬和严肃性。结合这一背景信息,我将构造出一个词组“三尺之律”,并提供五个造句。

解释:

  • 三尺之律:指代法律或法律制度。“三尺”在这里象征着古代保存法典的地方,“之律”则明确表示所指为法律条文。整个短语用来形容法律的公正、严肃或者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与权威性。

造句示例:

  1. 在古代,人们常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法治有度,而三尺之律不可逾”,意思是治理国家要有恒定不变的原则,让百姓受益是首要任务;执行法律要有尺度,但法律的条文不容任何人违反。
  2. “三尺之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得到尊重和遵守,因为它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平的重要基石。
  3. 面对复杂的案件,“执法者必须以‘三尺之律’为依归,确保每一个判决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 为了构建法治社会,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三尺之律”,并将其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5.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具体的法律条文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但追求公平正义、遵循“三尺之律”的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chǐ,chě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2 量长度的器具:竹~。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