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的拼音、解释、组词
耳目的简介:
ěr mù
①耳朵和眼睛:掩人~(比喻以假象欺骗蒙蔽别人)。②指见闻:~所及ㄧ~一新ㄧ~不广。③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众多。
①耳朵和眼睛:掩人~(比喻以假象欺骗蒙蔽别人)。②指见闻:~所及ㄧ~一新ㄧ~不广。③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众多。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耳朵和眼睛。【例】耳目一新
2. 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例】敌人潜伏在我方的耳目众多,因此随时都应谨慎戒备。
1. 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耳目殊司,工艺异业。」亦泛指见闻。《老残游记》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
2. 审察。《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耳目人间,知外患苦。」
3. 听的人与看的人。泛指闲杂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赐顾,本该备个小酌,奉屈一谈;一来恐怕亵尊,二来小地方耳目众多,明日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过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纪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耳目众多,声名攸碍,这是如何使得呢?」
4. 代人刺探消息的人。《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著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辞,此刻也不敢说。」
词语“耳目”的详细解释
定义: “耳目”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比喻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现代汉语中,“耳目”多用于引申义,指的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或人。
引申意义: 1. 情报来源:指收集信息的人或者途径。 2. 眼线、间谍:指暗中探查情况的人。 3. 耳闻目睹、亲身体验:形容亲身经历的事情,强调直接获取的信息比间接听说的更加可靠。
造句
- 公安机关设立多个耳目,确保案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 李先生是个很好的耳目,在商界里消息灵通。
- 在那个年代,人们常常通过耳目的手段传递重要的情报。
- 谋划一场行动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耳目来获取敌方的动态。
- 他经常说:“亲身经历的事情才叫耳目一新”,强调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这些造句涵盖了“耳目”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耳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目
mù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