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萧的拼音、解释、组词

蓼萧的简介:

liǎo/lù xiāo
1.《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蓼萧,泽及四海也。」或指为天子燕诸侯之诗。首章二句为:「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蓼萧》中的“蓼萧”是一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据《诗经·周南·蓼莪》,其中提到“蓼萧”,具体句子为“蓼萧之实,亦施于宇”。这里的“蓼萧”指的是野生的植物,常用来形容环境的荒凉或破败,但也有的解释将“蓼萧”理解为一种植物的名字。

在古文中,“蓼萧”的含义较为抽象,主要用来描绘环境或者心情上的凄凉、悲戚。现代文学中鲜有直接使用此成语的情况,但可以作为描述某一情境时所用的意象或情感表达方式之一。

以下是五个使用“蓼萧”这一词语创造的句子:

  1. 萧瑟秋风之中,他独步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四周长满了野草——蓼萧。
  2. 诗人的诗中常常描绘自然风光,这一次他写道:“清风拂过,蓼萧摇曳生姿。”
  3. 在那个被遗忘的角落里,孤独的诗人种下了几株蓼萧,以此为伴,聊以慰藉。
  4. 深夜,独自一人在书斋中,他仿佛看见窗外的微弱灯光映照着一株孤零零的蓼萧。
  5. 蓦然回首,岁月已逝,昔日的欢笑与泪水如同那荒凉之地上的蓼萧,虽经风霜却坚韧不拔。

需要注意的是,“蓼萧”并非常用成语或词汇,在实际运用中可能需要进一步解释其含义以确保读者理解。

分词解释

xiāo

1 即“艾蒿”。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3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