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贰的拼音、解释、组词

守贰的简介:

shǒu èr
1.指知州﹑通判等官。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守贰”通常指的是“副职”或“辅助职位”的意思。具体解释如下:

释义: - :常指主管、管理某一事务的官员。 - :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辅助、帮助或者做副手的意思。

因此,“守贰”一般指的是在某位官员(通常是主官)之下担任辅助或副职的人。这样的职位通常承担着辅佐主官处理日常政务、执行政策等职责。

以下是五个使用“守贰”的造句:

  1. 古代的文武百官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形:一位将军为主将,手下则有几位文职官员作为他的守贰,共同协力管理军务。
  2. 为了保证地方治理的顺利进行,太守往往会任命几个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守贰之职,协助处理政务和维护秩序。
  3. 在古代官场上,很多重要的决策都由主官与守贰一同商议决定。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理论中重视集体智慧的思想。
  4. 这位官员虽然身为副职(守贰),但其工作能力卓越,渐渐地影响了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5. 在这次的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守贰们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使得整体效果比预期更加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守贰”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在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领域可能会遇到。上述翻译和用法基于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并且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适当调整。

分词解释

shǒu

1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2 看管:看~。~护。3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4 遵照:遵~。~法。~时。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6 呆在一起:厮~。7 节操:操~。8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9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10 姓。

èr

1 “二”的大写。2 变节,背叛:~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