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章律的简介:
jiǔ zhāng lǜ
汉代的法典。由萧何参考秦代法律制定。有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章。原文已失传。
汉代的法典。由萧何参考秦代法律制定。有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章。原文已失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初的法律。高祖时,萧何参考取摭《秦法六律》制定而成。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户律》、《兴律》、《厩律》等九种法律。简称为「九章」。
《九章律》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汉代的一种刑法规范。在东汉时期,律学家张汤等人根据先秦时期的法律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九章律》,它是汉朝法律体系的核心之一。
详细解释:
- 内容概述:《九章律》包括了九个方面的主要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主要内容:
- 徒流:关于刑罚轻重的规定,区分了不同性质的犯罪与相应的惩罚方式。
- 贿法:规范了官员和百姓之间的交易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 禁:禁止某些不当的行为或活动。
- 户:主要涉及户籍管理方面的规定。
- 告劾:关于举报制度的规定。
- 出入:处理边疆事务、外交关系等的法律条文。
- 派事:涉及政府官员职务安排与职责划分的相关规定。
- 占梦:关于如何对待占卜以及在司法过程中是否可以参考梦境等相关内容。
- 经官:对司法程序和相关制度的规定。
造句:
- 在那个时代,法律体系相对完善,《九章律》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重要保障。
- 虽然现代已经没有《九章律》,但其精神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
- 古代官员不仅要遵守《九章律》,还要时刻保持清廉正直,以身作则。
- 人们通常认为,《九章律》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 当时,如果有人违反了《九章律》的规定,轻者可能会被流放远方,重者甚至会面临死刑。
分词解释
九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章
zhāng
1 歌曲诗文的段落:~节。~句。乐~。~回体。顺理成~。断~取义。2 条目,规程:~程。~法。简~。党~。约法三~。3 修理:杂乱无~。4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5 戳记:图~。盖~。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领~。徽~。像~。7 奏本:奏~。本~。8 同“ 彰 ”,彰明。9 姓。
律
lǜ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