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辽宁大鼓的简介:

liáo níng/nìng dà/dài/tài gǔ
1.也称东北大鼓。旧称奉天大鼓。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东北各地。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的曲调。由一人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多种流派:奉天调流行于沈阳﹑辽阳;南城调流行于营口﹑海城;西城调流行于北镇﹑黑山;还有东城调﹑北城调。传统曲目有《忆真妃》﹑《响马传》﹑《蝴蝶杯》﹑《宝玉探病》﹑《孟姜女寻夫》等。

  • AI解释

辽宁大鼓》是一种源自中国北方,尤其以辽宁省为代表的地方曲艺形式。它属于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历史辽宁大鼓发源于清代中晚期的东北地区,有着近200年的历史。
  2. 表演特点:这种艺术形式以演员一边击打特制的“单皮鼓”(一种有底面、无盖的扁鼓),一边说唱来表达故事情节或传达思想。表演者通常使用的是本地方言进行演唱,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现代生活题材。
  3. 乐器辽宁大鼓的演奏主要依靠单皮鼓和坠胡(一种小型二胡)两种传统乐器,有时也会配合其他伴奏工具如钹等。
  4. 艺术特色辽宁大鼓以其语言生动、表演活泼、音乐旋律优美等特点著称。它能够通过说、学、逗、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韵味。

五个造句:

  1. 他是一位擅长辽宁大鼓的民间艺术家,用他手中的鼓棒为观众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2. 在这次东北文化节上,他们带来了精彩的辽宁大鼓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3. 小明从小就喜欢听父亲讲辽宁大鼓里的故事,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对这种传统文化深深的热爱。
  4.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特地邀请了辽宁大鼓的老师来给学生们上课,让学生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它的魅力。
  5.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辽宁大鼓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精神仍然被人们所珍视。

分词解释

liáo

1 远:~远。~阔。2 中国朝代名:~代。3 中国辽宁省的简称。

níng,nìng,zhù

1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2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3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沪~铁路4 姓。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